.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摒除信任和文化差异障碍 抓住中印农化产品生产合作的黄金机遇

作者:呼延雨若    |     来源:AgroPages    |     发布时间:2018-03-08     |     切换:简体 繁體    |     字号:[        ]

        2017年10月以来,许多非专利农化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受到了影响,导致主要产品价格上涨,众多产品供应短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中国政府为减少冬季污染,关闭了大量北部和东北部的生产车间。火力发电厂的关闭也是导致农化产业能源短缺的重要因素。


背景分析


中国方面


总体来说,冬季期间火力发电厂以及农化生产车间和设备的关闭改善了中国污染最严重地区的空气质量。而良好的天气因素也促进了空气的改善。北京PM2.5浓度为58 微克/立方米,达到了2017年低于60 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尽管较5年前该数据下降了三分之一,但离达到官方要求的标准(不超过35 微克/立方米)仍有距离。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PM2.5浓度为不超过10 微克/立方米。
 
进一步来说,尽管通过这些严格的措施改善了环境,但若要长久有效地控制污染,今后需要采取至少同样严格的管控措施。这意味着一些工厂将不能在春季重新开工,未来也需要依靠企业花重金购置更环保的生产设备。这也意味着满足当下环保要求的企业,将来需要耗资更多,以满足在不久的将来出台的环保要求。
 
因此,近几个月来减产和全球市场供应短缺的问题将会持续存在。
 
允许在春季重新开工的工厂将不得不提高产能,以满足市场需要。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改进的生产和购置设备最终由谁来买单?是中国工厂还是海外客户?毫无疑问,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会再次上涨,这也将会成为常态。
 
印度方面
 
去年10月,中国农化产品贸易展上首次出现因供应短缺造成的无货可卖可买的局面,人们会认为这对印度非专利农化产品的业务开展有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印度生产商主要从中国进口重要的中间产物和原材料。这些生产商的供货同样受到了影响。
 
印度也面临和中国一样的污染问题,尤其在首都新德里。学校不得不在11月关闭了几天,以防止儿童过度暴露在污染物中。
 
机遇
 
考虑到印度同样存在污染问题,印度境内是否可生产更多的原药产品和原材料?我认为是这样的。
 
印度政府不会允许将污染严重的产业从中国搬迁到印度。印度政府会确保从中国搬迁到印度的产业满足印度当下及日后执行的环保要求。
 
中国将生产迁至印度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
 
1. 考虑风险管理
 
中国的生产和供应量将会持续走低,除非人们愿意接受更高的生产成本。因此,将生产和供应转移至印度能缓解国内限产压力。
 
2. 为了让农化产品进入庞大且快速发展的印度市场
 
印度农化产业2015财年营收估计有44亿美元,预计将以每年7.5%的速度增长,到2020财年能达63亿美元,印度国内的需求量将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出口需求增速每年可达9%。
 
为了能在印度市场长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企业家们应注意,近期印度政府着重发展本地产业,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印度政府对此采取了措施,出台了新的登记政策。新政策对进口原药产品不利,进口配额也开始受到了限制。
 
发展的障碍
 
中国和印度的企业需要在提高产量和供应方面展开合作,双方均有良好的机会互利共赢,但合作之路并不简单。
 
有两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
 
1. 双方之间缺乏信任,且存在文化差异
 
总体来说,合资企业里虽然中方和印方合作开展业务,但印方对中方缺少信任。同样,中方也不够信任印方。
 
双方不喜欢彼此的饮食和风俗。中国人在印度做生意时吃方便面。而印度人在中国不吃公司食堂的饭。我常建议中方老板准备一些蔬菜咖喱角,油炸后供应给印度来宾。相比中国的10菜宴席,他们会更喜欢这些食物。
 
唐人街遍布全球,但在印度仅有一个,位于加尔各答市,住在这里的华裔人数已从过去的五万人减少到现在的两千人。印度街也在世界多地都能找到,而中国却没有。
 
印度人在晚上8-9点吃晚餐,而中国人在这个时间已准备睡觉。
 
2. 历史已久的地缘政治问题和政治分歧
 
印中边境冲突由来已久,至今仍然存在。2017年,双方均在边境聚集军队,看似随时准备开火。习近平主席近期倡议的“一带一路”跨国经济带受到印度人民和政府的怀疑。该倡议是增进欧亚国家间联系与合作的发展战略,主要以中国为驱动力,是涵盖了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带。2017年,习近平主席邀请该地区和全球领袖来到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该论坛有多国参与,除了印度。
 
根据2014年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服务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3%的印度民众对中国持正面态度,超过35%的民众有负面观点,而中国只有27%的民众对印度持正面评价,同样超过35%的民众持负面观点。彼此间的负面印象深入人心。

跨过障碍
 
双方政府迫切需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认同,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
 
中印商界需要搁置地缘政治冲突问题,专注于贸易合作带来的互利共赢。双方各自的商界领袖可以以身作则,促进对彼此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目前在印度从事生产工作的中印合资企业应受到重视。印度Indofil和上海百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斥资0.4亿美元打造的合资企业是其中的一个典范。该企业在印度生产二硫化碳。二硫化碳是生产代森锰锌的原材料。
 
中印企业家们在多文化的社会和国际贸易环境中合作,能够也应当越过阻碍合作的沟壑。
 
既然印度领导人拥护印度本地生产的产品,中方则需要在印度加大投资,扩大生产,来解决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上一个财年期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总价值为613亿美元,而印度出口给中国的产品价值仅为102亿美元。贸易逆差在几年前仅为372亿美元,现在却高达511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在该境况下无法实现。
 
合作共赢
 
可以预见,两国农化企业家的合作以及在印度境内建立更多中印合资产业十分必要。这给双方创造的利益将是巨大的。因此两国需要搁置政治分歧,抓住当下的黄金机遇,共同开展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