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企业新闻

聚力深耕 礼赞丰收|这套科学方案,让稻农增收更有底气

作者:chenqiong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10-22     |     切换:简体 繁體    |     字号:[        ]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秸秆,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涌,收割机轰鸣着穿梭田间,饱满的籽粒源源不断地涌入粮袋。又到一年收获时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水稻主产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今年这里的稻田因“中农鼎粮柱”方案,实现了防病增产、降本增收的双突破,不仅让稻农的腰包更鼓,更以科技力量为黑土地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科学方案蕴藏“增产内核”

甘南县是松嫩平原黑土带的优质粮源地,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0万亩以上,但往年稻瘟病、谷枯粒等问题频发,常让当地农户在丰收季里“捏把汗”。

作为种地“老把式”,齐齐哈尔和平农场种植大户石小雨在前年险些栽了“大跟头”:一场突如其来的稻瘟病,让他承包的495亩稻田面临大幅减产的风险。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石小雨听从了中国农资·(甘南)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史乃军的建议,给稻田用了两遍“中农鼎粮柱”方案。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了:当周边农户家的稻田陆续出现褐色病斑,石小雨的地里却绿油油一片,水稻叶片舒展挺拔,几乎没有病斑。

 

秋收时,石小雨家的稻穗比往年饱满一圈,不仅没有减产,还实现了每亩近百斤的增产。“中农鼎粮柱”方案的效果,让他喜出望外。今年,没等史乃军上门,他便早早打去电话:“‘中农鼎粮柱’方案还能订不?我今年还要接着用,我老丈人、叔丈人也要跟着用。”

石小雨的经历不是个例。如今,越来越多像石小雨一样的种植大户,不仅自家地里用,还带动周边小农户一起使用“中农鼎粮柱”方案,形成了“大户带小户”的口碑传播。今年“中农鼎粮柱”方案在甘南县的推广应用面积已达14万亩次,这套方案之所以大受欢迎,关键是踩准了农户的需求。

 

作为中农立华推出的作物健康科学种植解决方案,“中农鼎粮柱”依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通过“防病壮苗-抗逆提质-增产减损”三阶段精准施策,科学组合调节营养方案与杀虫杀菌剂,实现防病、促生调控、补充关键营养的综合作用,可显著增强水稻抗逆抗病与抗倒伏能力,延长灌浆时间,提升稻米产量与品质,为广大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田间直播见证“丰收力量”

“家人们请看,在我左手边的1000多亩地,全部应用了‘中农鼎粮柱’方案;右手边是对照区,两边的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在位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哈拉海农场的一片稻田旁,中农立华黑龙江省高级应用技术主管孙喜臣正在手机前直播讲解水稻丰收的技术要点。

 

镜头下,使用“中农鼎粮柱”方案的稻株,叶片挺拔、无病斑,茎秆粗壮,根部带土多,穗粒饱满均匀;而对照区的稻株,叶片布满病斑,茎秆细弱,根系稀疏,大小穗间杂、绿粒与空瘪粒较多。

 

 

在孙喜臣的身旁,哈拉海农场种植大户薛海平手里攥着一把稻穗,对着镜头笑得爽朗:“我种了750亩地,今年头回使用‘中农鼎粮柱’方案,就按要求操作了一遍,稻子不仅没生病,上粮还快得很,几乎没有小穗和绿粒,增产肯定是没跑了!”

 

“防病是增产的第一步。”孙喜臣解释说,“中农鼎粮柱”方案具有“杀菌、营养、防护”三位一体的优势。使用该方案后,农户不用单独打防病药、除虫药,省时又省力,还能减少用药成本、提高出米率。同时它还有抗倒伏功能,能给水稻生长多加一层保障。

这场直播只是中农立华大力开展农技服务的一个缩影。“我们采取‘大户带动小户’策略,重点突破种植大户和合作社,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和为农服务工作,让远在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外的农户也能眼见为实,学习和使用防病增产的好方案、好技术。”孙喜臣说,团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中农鼎粮柱”方案,解决农户最关心的防病和增产问题,助力广大农户实实在在增收。

数据说话筑牢“增收底气”

每年临近秋收,农户们总会有些“丰收焦虑”:大家既盼着粮食早日颗粒归仓,又担心各类突发病害和自然灾害造成减产。今年的水稻测产数据出来后,薛海平终于松了一口气。通过使用“中农鼎粮柱”方案,他家的水稻亩产达到了692.6公斤,比对照区地块每亩多收获了81.3公斤,亩均增产13.29%。

孙喜臣替薛海平算了一笔账:按照1.4元/斤的收购价计算,他家的750亩水稻亩均能实现增收227.6元,仅此一项就能增加17万余元的收入。此外,在使用“中农鼎粮柱”方案后,由于防病、抗逆效果突出,减少了打药与人工投入的次数和成本,每亩地至少还能节省几十元。

 

从科技助力水稻防病增产到服务带动农户降本增收,“中农鼎粮柱”方案在甘南县的稻田里书写了丰收故事,也让“中农鼎粮柱,丰收靠得住”从一句简单的口号变成了农户的口碑。在充满喜悦的丰收时节,黑土地上的稻浪与农户的笑容,共同见证着农业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的强劲动力。